浙江星链正储能源磷酸铁锂大电芯智能制造项目签约落地;保罗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实质性开工;大宗工业物资公铁联运物流园配套铁路专用线项目(一期)全线试通车……
近年来,安宁市系统推进“3+2”优势产业(即石化、冶金、新能源三个“千亿级”产业集群及文旅大健康、现代商贸物流两条五百亿级产业链)建链、补链、壮链、稳链,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。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主责主业,紧盯营商环境优化、项目招投标把关、项目建设进度跟踪,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强纪律保障。
“以前办理项目审批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有了‘一窗通办’服务,效率高多了!”在安宁市政务服务大厅,某项目负责人张先生对“一窗通办”服务赞不绝口。
营商环境直接关乎企业投资信心和项目落地效率。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政务服务管理局,整合线下窗口资源,把社保、医保、民政等分散窗口统一纳入综合服务体系,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“找部门”向“找政府”转变,构建起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的高效服务模式,显著缩短办事时间。
“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?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?”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采用嵌入监督机制,通过列席会议、调阅资料等方式,对重大项目评审、招投标等环节严格监督,确保程序合规合法。
“纪委监委的监督是帮我们规范流程、防范风险。”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。
项目落地只是第一步,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安宁市纪委监委整合力量,建立“项目长”监督机制,定期深入项目一线了解进度和困难。针对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后面临的生产用水难题,安宁产业园区纪检监察工委与安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,协调资源制定方案,及时保障项目用水。(范文佳 || 责任编辑 吴刘继)